故事是這麼開始的,幾個月前趁著連續假期到高雄旅遊、放鬆的時候無意間在書局發現了這本書,隨手翻閱時心中立刻產生將它買下的念頭,原因是這是到目前為止自己所看過探討台灣環境問題較為深入的一本書!所以就從台灣的環境開始談起吧!我想,從這個議題切入是最能喚起共鳴,但也是最容易觸及許多敏感話題的議題。
環境?什麼是環境?根據我國環境基本法中定義環境係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之各種天然資源及經過人為影響之自然因素總稱,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陸地、礦產、森林、野生生物、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人文史蹟、自然遺蹟及自然生態系統等。這本書探討幾個台灣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環境問題(水資源、空氣汙染、能源…等),透過專家及統計資料數據引證台灣當前刻不容緩的環境問題。以下就分類依次探討檢閱:
水資源:
廣義來說,乾旱、洪水與水資源不足等都與水有關。從小我們從教科書上面就知道台灣是一個雨量豐沛的國家,有時台灣一天的降雨量就是別的國家一年的降雨量,但因為台灣地形陡峭,河川長度短、流速快,再加上無法有效利用短時間內降下的雨水,所以缺水的新聞總是時有所聞。還記得2004年艾莉颱風來襲時,石門水庫的原水濁度升高,導致鄰近的淨水廠處理不及,大漢溪下游的居民無水可用。長年積蓄已久的水資源不足問題終於爆發,許多民眾因為用不到水而憤怒、無奈、疲憊!直到水庫內的取水工程修復後這場風波似乎才得以平息。但真正的根源問題是否有解決?如果取水修復工程沒有興建,那是否承受的起颱風再一次的侵襲?水庫總有一天將面臨淤積、報廢的命運,何況台灣河川的泥沙量這麼大,每逢暴雨總是將上游的泥沙與碎屑搬運到下游,把興建水庫當成水資源的利用,這樣的方式是否適合台灣?值得深思!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台灣水資源的問題其實出在地表水的利用率太低,要提高地表水利用率,開源節流,做好水資源的管理是最能著力之處,也是最有成效。此外,各產業的用水也必須適度的配合國家發展策略調整,而工業廢水的回收再處理利用率若能再提高將可節省相當可觀的水量,生活用水中高用水量個案應以更高的水價來管制浪費。
空氣汙染:
有人說,到歐美旅遊過的人對於當地的自然環境一定印象深刻,清新的空氣中瀰漫著花香卻絲毫沒有任何雜質的感覺!每個國家的”味道”似乎都是不一樣的,曾經有朋友跟我說:台灣聞起來就是潮濕的空氣中帶有臭豆腐的味道。言歸正傳,大家熟知用來界定空氣品質的空氣汙染指標(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 PSI)係以懸浮微粒、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物質以特定公式轉換成數值,表示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程度,數值超過100即表示對人類有不良影響。而空氣汙染的來源簡單可畫分為兩類:一是移動性汙染源(汽車、機車、公車…等),另一個則是固定性汙染源(工廠煙囪、焚化爐、農作物焚燒…等),剩下的就是別的國家、地方透過大氣的流動傳送過來的汙染物。近年來較為耳熟能詳的空氣汙染議題當然是沙塵暴,每到春季時分,一轉開電視總是可以聽聞沙塵暴的新聞。晚近環保主管機關單位訂定了相關的空氣汙染標準,也將管制的對象分類的更為仔細,此外,對於移動性的汙染源也採取不定時的抽檢,不僅對於固定汙染源有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對於移動性汙染源也更能掌握。當前台灣空氣汙染主要聚焦在”境外空汙”上,由於氣候是全球相關聯的,在中國排放的廢氣汙染物可能隨著大氣的漂流傳送到台灣,從環境經濟學來看就是一個外部性(externality)的問題,所以境外空汙也是許多國家相當重視與頭痛的議題。對於將邁入一個已開發國家,除了國民所得,我們是否已做好先進國家的心理準備?如何讓環保意識在台灣生根,好讓民眾“自覺”,當我們對沙塵暴、工業廢氣不斷撻伐時,同時卻不斷消費電力,增加火力發電廠的負荷量,其中排放的空氣污染不知凡幾,這樣子的作為有辦法說服鄰近國家行減量空污嗎?
能源:
還記得幾個月前油價高漲,大家直喊吃不消的時候是如何”節能省碳”嗎?不知道現在油價下降後大家又是一個怎樣的心態呢?是否又回到過去天天開車上班還是持續維持”節能省碳”呢?近年來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議題搭上油價飆漲的順風車成為熱門議題,電視或報章上無不大肆的報導相關議題呼應人類應該對地球負責!甚至許多節能商品打著節能的口號相繼出現。簡單來說能源可分為兩類,一種為非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例如石油、煤等;另一種為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例如風力、太陽能、生質能(Biofuel)、水力等。台灣目前能源有98%仰賴進口,如果這樣的情勢不變,未來似乎有不太樂觀的理由,況且大家使用的能源幾乎都是非再生能源,總有用盡的一天,如果沒有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適時的調整能源使用方式,未來會很難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據1987年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在我們的共同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中定義永續發展為:滿足現代之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發展之需求,稱之。書裡面有許多再生能源實驗案例,有太陽能、風能、生質能與燃料電池等等,我覺得以台灣的環境是很適合發展太陽能能源的,看看那些歐美先進國家,國外的環境條件都沒我們好,我們還有什麼藉口不朝這塊領域來發展呢?除了民眾身體力行外,背後還需要政府相關法案與政策的推力,才能誘使大家使用再生能源!
寫到這裡總覺得還有很多沒提到,因為議題太過廣泛,環境問題亦很多無法一一撰述。唯有全民的實際行動,不是把節能省碳當成一個口號,大家有共同的意識,漸漸從環境問題的影響中重新省思,珍惜這塊資源,這不就是人類與環境為生命共同體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