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4

生物圈的未來-The Future of Life

《生物圈的未來》是由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Edward O. Wilson撰寫,從驚動人心的書名可知本書所闡述的內容是有關生物圈的價值、歧異性、多樣性等。

從序言開始,作者透過一段與梭羅虛擬式的對話表達梭羅給予作者的啟蒙與作者對梭羅的認同,第一章開始,作者透過詳盡闡述地球上所有我們認為生物不可能生存活動的地方舉出生物活動的例子,而大部分皆是伴隨著科技進步才得以發現,也明顯暴露我們人類對於地球生物圈整體的物種、運作等還不夠了解。

第二章則是論述人口不斷成長所衍伸的後果將難以評估想像,作者指出人口數量於1800年的10億到1900年人口也不過16億,但是到了1999年10月登上60億。Wilson用很傳神的形容詞描述人口成長的狀況,他認為:「人類數目的增長模式與其說像靈長類,不如說更接近細菌的增長模式…」,而剛好就在幾個月前新聞刊登了地球人口總數邁向70億大關,這也不過花費12年的時間,回想這種成長模式與作者說的似乎不謀而合!而伴隨人口成長最關鍵的問題將是糧食供給不足而導致後續各種社會問題的產生。

第三章則談到物種滅絕的因子簡寫為HIPPO,分別是:棲地破壞(Habitat destruction)、侵入性物種(Invasive species)、汙染 (Pollution)、人口過剩(Population)、過度採伐(Overharvesting),作者以夏威夷外來種的例子舉出,許多原生於夏威夷群島的特有生物種受到外來種的干擾而消失、滅絕。

中間作者談到許多因人類行為導致的生物棲地破壞、物種消失,最後演變為人類自食惡果的行為,看起來是警示大於恐嚇。最後,作者也提出幾點建議包括應該保持邊陲森林(frontier forest)的完整性、停止砍伐森林、搶救地球上多樣性熱點…等。而自己的感覺是作者期望人類在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之間求得最佳的平衡點,他也認同當今社會不可能回頭走向原始生活的社會,而是需要透過更多的研究調查,盡量了解生態系整體運作的規則,才有辦法做整體、系統性的環境規劃,最終邁向永續生存與發展的未來。

沒有留言: